找到相关内容186篇,用时6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东晋慧远大师对中国文化的回应——以回应本土伦理责难为例

    在对自身反思的同时,亦对佛教展开了批评,《牟子理惑论》(据说产生于汉魏之际)大概最早体现了本土文化对佛教的批评以及具有本土文化素养的中国佛教学者的回应。可以说《理惑论》拉开了三教在理论上争论与融摄的...中国佛教伦理史上的意义。  如果说在《理惑论》中,佛教对儒家伦理责难的回应多采用老庄思想的话,那么在慧远时期佛教学者则更多的是援儒人佛,即将佛教教义与儒家伦理相结合,或者说佛教在此时期开始十分重视吸纳...

    张有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1266791.html
  • 中国佛教人生理想论(四)

    ----------------------------  页5  二、对于佛身的阐述  中国佛教学者对于佛身的阐述,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隋唐前是着重对于法身的理解和认识,此时《大乘起信论》也对三身理论作了完整的论述,并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隋唐佛教各宗派则依据本宗宗奉的经典和基本理论,着重阐发各有不同特色的三身说。  (一)、隋唐前的法身观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身问题引起了中国佛教学者的关注。...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471306.html
  • 日本对中国法华经疏的研究

    平井俊荣《关于法华文句成立的研究》,在论述智yǐ@①和吉藏的法华经疏的影响关系方面,是一个划时代的研究,我希望中国佛教学者也了解这一研究成果,所以我把它放在下节再作详细说明。  著作之13之平井俊荣《...--------------  一、中国的法华经疏  在中国,佛典的汉译始自2世纪中叶,这使中国人通过汉语来学习佛教成为可能。佛典大致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随着佛教研究的推进,对经、律、论进行诠释的...

    菅野博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4142301.html
  •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二)

    感三界染法,从而说明一切事物都是“心识”之作用,这样便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及初期大乘佛教的思想作了统一,也为后来“唯识学”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瑜伽师地论》被中国佛教学者称之为“一本十支”中的“...辨别,惟待来日。传弥勒有“五论”,然多有误传,其间最可靠者是《瑜伽·本地分》。纵观其学,其思想根源当是“大乘唯心系”佛教,于法相上又旁涉“阿毗达磨佛教”(如心、心所、色、无为等);但同时又摄取“大乘...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344142.html
  • 中国真常唯心佛学思想刍议

    和认识论,二是中国佛教学者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把中印两种文化哲学进行有机结合,在异中求大同,为能使佛法根植于中国,以中国哲学论题为基础和契机,超越印度佛学,使思维转向,以满足华夏人的价值取向。   三...  中国佛学的基本原理就是真常唯心论。太虚大师判别大乘佛教为三宗,一法性空慧宗,二法相唯识宗,三法界圆觉宗。在太虚大师的判教前提下,印顺法师又提出大乘佛学有三论,一性空唯名论,二虚妄唯识论,三真常...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844476.html
  • 佛教伦理与“八荣八耻”

    代表佛教及其戒律的根本精神,故称“通戒”。这是说,去恶从善和内心清净是佛教的根本特质。中国佛教学者更以“善”字概括佛教。北宋契嵩说:“夫圣人之教,善而已矣。夫圣人之道,正而已矣。其人正人之,其事善事之。...佛教伦理道德就会是自觉的、坚定的、不动摇的,不像某些世俗伦理只是提出要求,缺乏深刻的理论分析和基础,难以深入影响群众,难以发挥持久的历史作用。就以佛教的内在信仰核心思想因果报应理论来说,与中国固有的报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045799.html
  • 真常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

    ,以此为契机,展开了有名的一念三千的缘起观。  四 华严宗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   最后,想依华严的缘起观,来看一看他的如何展开。华严与天台  一样,是中国佛教学者所创,而被称为中国佛学的。他是...天台宗,虽以法华为背景而成立的,但实完成于中国学者之手,  所以向被称为中国佛学。他的独特教义,不出五时、八教、四悉、六  即、三谛、三观、一念三千、十法成乘。而最成为独唱的妙论,要算  一念三千。现在...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4154819.html
  • 略论佛典汉译的译场组织

    五十校记经》。当时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佛经的翻译也只限于来华胡僧能够背诵的及随身携带的经卷。带来什么就翻译什么,所谓“所持来经,遇而便出”,中国佛教学者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并且翻译也都是小规模的,少数几个人...跋陀罗的译场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玄奘本人精通梵汉两种文字,且谙熟佛教教义,所以他不再像以前的外国译主那样,必须得依赖中国助手才能译得比较畅达。唐中宗时,又为义净于大荐福寺设置翻经院。宋太宗时,为迦湿弥罗来...

    雨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0954922.html
  • 读《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

    周叔迦(1899—1970),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居士、佛教学者佛教教育家、佛教活动家。从1927年研读三藏起,到1970年逝世,亲近佛教四十余年。这四十余年,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余年,是中国佛教经历凤凰涅槃的四十余年。因此,我认为,《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既是叔迦先生一生研究佛学的结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反映了一个中国佛教学者佛教知识分子在这翻天覆地的四十年中的...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0160887.html
  • 周武帝灭佛异致天台宗产生

    这此经典的研究,都不过是将印度佛教的种种学派的教理加以集中、理解而已,还没有中国佛教学者自己的创见。虽然,南北朝时代由于《涅槃经》的传释,以至“佛性”学说很流行;基于《般若经》,对“空”也被普遍议论;...  周武帝灭佛异致天台宗产生   一种新思想的创立,除了需要有思想家本人的内在体验和仰杖传统学说的继承外,还要受到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的限定。在研究中国佛教的在台宗思想创立时,不能不对这点加以充分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761686.html